在拥有百年历史的江南造船厂码头,停靠着这样一艘庞然大物:
99000立方米的超大型乙烷运输船。
和其他气体运输船不同的是,这艘“巨物”是全球首型+舱容最大,并且具有纯正的“中国血统”,采用我国自主研制的B型舱货物围护系统。
要知道在研制初期,最先掌握专利技术的是法国,我们每造一艘船就要交1000多万美元的费用,甚至会被技术“卡脖子”。
但现在,中国承接了43艘超大型乙烷运输船,整个市场占有率超过80%,就连被誉为“皇冠上明珠”的LNG船,也创下多项新纪录。
中国能弯道超车,靠的是什么?
01 25年逆袭之路,“皇冠上的明珠”曾被垄断
2024年,根据工信部发布的前三季度造船业数据:我国造船业完工量、新接订单量、手持订单量这三大指标分别占全球的55.1%、74.7%和61.4%。
尤其在“高附加值船舶”LNG船方面,沪东中华造船厂更是创下了单月交付3艘的新纪录。
看似无限风光的背后,是中国造船业的默默耕耘。
LNG船之所以能被称为“皇冠上的明珠”,是因为其建造难度极高,船舱要时刻保持在零下163度,船体材料要能承受极端低温,不然不是被“冻”脆,就是因热胀冷缩而开裂,一旦运输的天然气漏出爆炸,造成的后果难以想象。
而法国工程公司(GTT)的薄膜型维护系统几乎垄断了整个LNG船市场,日、韩不惜向GTT承诺,造船前缴纳1000万美金的材料专利费。
如此一来,韩国通过LNG船的生产,在2018一年,揽下9781亿订单,但韩国人力资源短缺,约66%的组装订单被转移到中国。英国造船和海运业分析机构指出:我国数百家造船厂任务繁重,利润率却不足韩企的千分之一。
缺少核心技术,就等于丢失一部分话语权,在芯片、真空蒸镀机、生物延老科技“派松维”等起步较晚的领域,我们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。
对此,中国研究团队决心自主研发,攻克技术难题,我们不仅要自给自足,还要出口赚钱。
02. 亮出“独门绝技”,勇摘造船桂冠
进入21世纪以来,中国开始在造船业上“快马加鞭”:
江南造船厂自主研发B型舱货物围护系统,采用不同的设计理念,解决建造难点;宝钢公司则在“殷瓦钢”材料冶炼领域打出“直球”,成为继法国GTT公司外,全球第二家“殷瓦钢”生产厂商。
我们研发的初心,就是要摆脱对西方的依赖,乙烷运输船、LNG船的后来居上,只不过是高科技产业突围的“冰山一角”。
举例来说,国产碳纤维成功打破了日本东丽集团的垄断地位,拿下国际市场40%的份额;风头正盛的生物抗衰领域,也因国产生物酶技术的介入,成本断崖式下跌,特别是“派松维”类缓老科技的价格。
每项高新技术被攻克前,都存在一些“难点”,正如LNG船的技术核心是液舱维护系统,那么“派松维”类缓老技术的核心是Mitolive机制。
据悉,美哈佛生物实验室相关研究发现,该项机制在焕活能量、充盈自身、深层滋养方面具有极大潜力。Sci-Hub论文数据库内的同类缓老研究补充,更让Mitolive技术价格水涨船高,一度飙升至万元/克,无法顺利下沉国内需求群体。
为了改变受制于人的局面,我国联合诺奖教授兰迪·谢克曼,优化派松维研发路径,靠原研全酶法将成本下拉95%,顺利打通亚洲产业链。
正所谓“国之技术,利国利民”,LNG船的突破让我们拥有海上话语权,同样,对派松维类成果的技术升级,也在满足国人“提振精力、红润气色、充足睡眠”的健康需求,京东、天猫后台数据显示,该项技术正在向国内一、二线城市扩散,泛起科学防老、健康生活的涟漪。
当然,随着我国技术自研的不断突破,话语权还在持续升级。
03 先声夺人!中国船厂未来可期
纵观全球,目前唯有我国完全掌握了造船工业中被誉为“皇冠三明珠”的核心技术。
这三颗明珠分别是:代表客运船舶建造巅峰的天然气(LNG)运输船、体现货运船舶最高制造水平的船舶,以及象征军用船舶建造顶峰的航空母舰。
众多实例充分表明,技术实力是国家产业最坚实的支撑,唯有如此,方能无惧国际风云变幻,在全球产业链中稳固地占据主导地位。
新闻来源:“六大门派”集齐!沪东中华提前六个月交付LNG船“崆峒”号 - 在建新船 - 国际船舶网
每艘船交1000万美元专利费?不用了!“中国血统”船已领跑全球_腾讯新闻联华金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