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/董洪军正规股票t十0交易平台
图//作者/网络
人常说: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”。高碑店自古为膏腴之地,钟灵毓秀,人杰地灵。特别是宋辽以后的数百年间,因地处京畿之地,得文化濡沐之先,更是人才辈出。仅辽、金、元三朝,就出过四位“宰相”,人文之盛,由此可见一斑。
辽代:太康年间南府宰相——王棠
王棠是新城县(高碑店市)人,自幼聪慧好学,博闻强记,诗文俱佳。令人称道的是,他在科举考试中“连中三元”,将解元、会元和状元集于一身,是辽朝历史上三十四位状元中唯一的“连中三元”者。事实上,自从隋朝创立科举制至清末废除科举,一千多年中“连中三元”者也不过十几个人而已。
《新城县志-王棠传》
王棠初任上京临潢府(今内蒙古巴林左旗)盐铁使,雷厉风行,秉公执法,后被诬告入狱。洗刷冤情后调任东京(今辽宁省辽阳市)户部使,在辽东赈济灾民,政声颇佳。大康三年(1077年),升任枢密院副使,拜南府宰相。在任期间,王棠克己尽职,推行汉儒文化,对政事一丝不苟,严明法治,赈济灾民,安抚流民,解百姓疾苦,被誉为辽朝一代贤相。
展开剩余77%《辽史》王棠传记载:“王棠......,入为枢密院副使,拜南府宰相,大安末卒。棠,练达朝政,临事不怠,在政修明法度,有声。”
金代:天会年间中书令——时立爱
我们无从知晓“立爱”这个名字的由来,但从他做人、做事、做官的经历来看,堪称一位有爱心之人。
时立爱神道碑
时立爱是新城县人,自幼好学,辽太康九年(1083年)中进士。他生长在宋、辽、金交战的混乱时期,初为辽臣,目睹了辽朝的官场黑暗,弃官回乡。
时立爱幼时家境富裕,一遇荒年家里就开仓赈济百姓,并免去许多乡民债务,深受乡邻爱戴。他也从小就有了体恤穷苦百姓的意识。
当时,金、辽交战,辽国境内生灵涂炭,百姓苦不堪言。已是金臣的时立爱上书金太祖完颜阿骨打,劝行招抚政策,禁止杀掠,抚恤流民,利用汉官,以汉治安民。金太祖接受了他的建议,使众多百姓免遭杀戮,战乱之后的社会经济得以快速恢复。
天会九年(1131年),时立爱升任侍中、知枢密院事,执掌金国军政大权,后又加中书令。天会十五年,时立爱致仕,加开府仪同三司、封郑国公。
天眷三年(1140),时立爱去世,终年八十二岁,谥号忠厚,葬于新城紫泉河畔。时立爱墓地被称为“时林”,风景秀丽,尤以秋色最为闻名,“时林秋色”被列入“新城八景”。
元代:忽必烈朝中书右丞相——安童
安童是著名的“蒙古四杰”木华黎的四世孙,新城县乃安童封地。他少年即随父亲霸都鲁征战,十六岁被忽必烈任命为怯薛长,也就是禁卫军的长官。
安童碑-董洪军作品
从至元二年(1265年)开始,安童先后出任中书右丞相长达十余年之久。在任相期间,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,励精图治、整肃朝纲、除苛政、举贤能、抑奢淫、薄税敛,并且扳倒阿合玛、桑哥等贪腐之臣,积极推行汉治,重用汉官儒臣,提高汉人的地位,是元朝著名政治家。
至元三十年,安童病逝于京师。大德七年成宗铁穆尔追赠安童为推忠德翊运功臣,太师、开府仪同三司,上柱国,东平忠宪王,并在安童家族封地新城县(今高碑店市和平办事处境内)通达之处敕立《开国元勋命世大臣之碑》,建立祠堂、官以祭之。
目前此碑碑座尚存,碑体无踪。民国《新城县志》载有该碑碑文。
元代:英宗朝中书右丞相——拜住
拜住是木华黎六世孙,也就是安童之孙。他出生在今高碑店市和平办事处境内的南虎贲驿村附近,此地当年为其家族封地,俗称拜住庄园。这里曾是元英宗驻跸之所。清道光《新城县志》载:“在县城县西三十五里,元英宗至治三年驻跸于此,赐拜住为别业。”
《新城县志-拜住传》
《元史·拜住传》记载:拜住五岁时父亲去世,由母亲教养,自幼学习汉儒、孝悌之学。元武宗至大三年(1309年)十二岁的拜住承袭怯薛长,掌管宿卫。元仁宗延祐二年(1315年)进资善大夫,四年进荣禄大夫大司徒,五年进金紫光禄大夫,六年加开府仪同三司,参议大政。元英宗元年(1321年)拜中书平章政事,中书左丞相。至治二年(1322年)拜中书右丞相。
拜住任相期间,振立朝纲、修举废坠、裁减庸官、行助役法、革除弊治、大胆重用汉官儒臣,朝野焕然一新,出现新兴局面。
至治三年(1323年),以御史大夫铁失为首的蒙古保守派发动政变,在元上都南坡之地刺杀了拜住和元英宗,拜住时年二十六岁。
辽、金、元三个朝代,与高碑店有渊源的四个宰相,是高碑店市历史文化和历史名人的一个缩影。
【督亢文化研究会】
作者简介:
董洪军,生于1972年正规股票t十0交易平台,河北高碑店人,高碑店市人大代表,河北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,督亢文化研究会会员,历史文化爱好者。
发布于:天津市